上大学之后,同学们往往会来自于天南海北,寝室一开“茶话会”,那口音也是“大杂烩”一般,说什么的都有,好似一场文化交流,而且彼此还互不相让。
但也有一个例外,如果寝室里混进了一个东北人,那四年过后,别管你是从哪来读大学的,回去都得操着一口流利的“东北话”,无一幸免,因为东北话的感染力真的是太强了。
但本来觉得东北话的感染力就算再强,也就是在国内“大杀四方”,没想到看了日本的中文教材,才知道原来东北话已经走向国际,而且咋这口音咋感觉比“东北银”都重呢。
掌握了东北话的精髓
先不说教材编写的水平如何吧,但看到这个对话,感觉确实是已经拿捏到了东北话的精髓,就是这个“火爆脾气”,总感觉女学生们好像有些难以拿捏啊。
不过也没有关系,同学们如果实在掌握不了中文的语气,可以考虑和“东北静香”阿姨学习,她的语气相当标准,笔者甚至怀疑“东北静香”参与了日本中文教材的编写。
说你俩不是东北人谁能信?
看到“铁军儿”和“强砸”的对话,真的感觉这本教材真有那味儿了,这口音真是比东北人还重,什么“没准儿”“老找不着你”,这说你俩不是东北人,谁能信。
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沟通,东北话虽然不是普通话,但是却很接近普通话,而且除了个别的俗语以外,基本上全国都能听懂,所以学校编进教材学习,其实也很合理。
学到了东北的哥的幽默
感觉教材的老师,要么是在东北读过书,要么就是在东北生活过,这个日常的对话,真的是拿捏了东北人的幽默,真的笑不活了,而且真的很好奇学生们能理解这个反转吗?
但有时候,学习需要一定的趣味性,感觉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,把这两句话的前因后果和学生讲明白之后,学生们应该也会恍然大悟,说不定还会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。
这是培养“油腻大叔”呢?
看了这个对话,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前半部分还是很正常也很日常的对话,学生们日常也很容易用到,但是后半句这是什么,“土味情话”都上来了?
看到这个对话,开始有点担心学生们考试能不能及格了,怕是学生们最后中文没有明白,但是“土味情话”却掌握了,这奇奇怪怪的文化输出不是又增加了。
帅哥来了!
看了这个对话,再配上这个配图,真的是笑不活了,原来喜欢帅哥是全世界女生的通病,这本教材,真的是将有趣进行到底了。
感觉学生们用这样的教材学习,应该每天都很快乐吧,既能学到知识,又感觉充满快乐,寓教于乐,这可能才是课堂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,什么时候学习英语也能这么快乐就好了。
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,有些口音也很正常,中国学生也可以共勉
虽然看日本学生教材上的对话,很明显就是一股‘大碴子味’,但其实归根结底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用来交流的,东北话在国内也是以朗朗上口,很容易理解著称,日本学生学习也很正常。
大家在学校英语时,也经常会被有些人批评口语不好,有口音等等,让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,但是却羞于开口,导致学生们最后只学到了“哑巴英语”,只能考试,不能交流。
通过这本教材,其实也让很多中国学生增加了自信,有点口音其实也无所谓,如果不是从事一些真的十分要求口音的工作,学生们的英语只要能不影响彼此的交流,其实这就足够了。
而且发音这个问题,就是需要读出来才能慢慢去改正,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,导致学生们不敢表达,也失去了学习外语的最根本,也是最原始的意义。
笔者寄语:
学习语言本身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,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反复地背诵以及不断地练习,所以能在枯燥中,拥有一些趣味性,对于学生来说,也是一件好事。
这样的寓教于乐,让学习这件事快乐起来,可能才是课堂的正确打开方式,也希望日本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。
话题讨论:对于日本中文教材满满的“大碴子味”这件事,你有什么看法?欢迎留言评论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